­
­

柴智屏停拍偶像劇 電視變成夕陽產業

By wanghour - 凌晨1:17
影像:王贊元 撰文:王贊元 柴智屏選擇2012年底宣佈解散「可米瑞智」公司,退出電視戲劇市場,並提前預告過去的風光電視製作紀錄,將隨跨年煙火施放而煙消雲散,電視界將不再看到任何柴智屏的電視作品了。這位12年來製作31齣電視劇,從2001年成功地捧紅F4、2009年以《海派甜心》和 2010年以《愛無限》分別將楊丞琳、潘瑋柏推上金鐘影帝、影后寶座的王牌製作人,的確對於華語影視圈投下一顆震憾彈。 影像:翻攝自中天新聞 探討柴智屏離開電視偶像劇的原因,不如說就是揭露傳統電視日趨式微的現象,電視從業人員早在三年前就在感嘆,電視已經是夕陽產業,整個媒體大環境從過去的內容分流、到大眾傳播,已經成為內容匯流、社群分眾傳播,以現實現象來說,就是iPhone/iPad/iTune/PPS/土豆掀起的匯流、Facebook/Twitter/微博/微信帶來的社群集結,徹底翻轉我們接收節目的行為。 加上軟體(app)、硬體(手機、平板)、媒體(網路視頻、微電影)的互相串連,改變前述傳播通路,連帶內容製作都以符合軟體+硬體+媒體平台的流程,才能順利遞送到每位觀賞者,忽略這股潮流,將勢必被匯流的大浪打趴在數位沙灘上。 或許電視圈朋友說,節目的手機/平板app、Youtube/微電影、微博/粉絲頁一樣不缺呀,可是傳統收視率調查(缺乏社群/網路樣本)、有線地方系統台的兩大架構下,容納太多同質性內容頻道(例如:新聞台一拖拉庫、每一條新聞卻都大同小異),結果就是十個和尚抬水、人人沒水喝,節目預算越砍越低,低成本談話性節目多到氾濫,大咖主持人手上節目縮減,預估明年諸多三線主持人、素人將出頭,搶奪電視螢幕曝光率。 另一個重要因素,台灣影視界長期不尊重藝術創作專業,本週(12月26日)著名大提琴家、配樂家范宗沛老師在News98謝哲青的廣播節目中說:「臺灣業界對音樂家予取予求,…不找你可以找別人。」范老師對於不尊重創作,僅尊重預算的現象,充分點出影視環境脫序造成的惡果。 在電視大環境不佳的情況下,選擇離開並朝電影、藝人經紀發展,是柴智屏2011年與九把刀合作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電影成功所受到的鼓勵,不過電影、藝人經紀風險相對較電視製作為高,必須發展"匯流"媒體經濟、經營線上到線下(O2O)的粉絲社群關係,才可以因應數位潮流趨勢。 為何如此建議?以1970~1980年代台灣電視的Good'o'days「美好時光」來說,「台灣偶像劇之母」柴智屏的前輩,瓊瑤、「阿姑」周遊等前輩製作人,都經營紮實的粉絲社群關係,影友會、登台會面無數,如果談到傳統戲劇,台灣電視1962年開台以來的楊麗花歌仔戲,創造許秀年、黃香蓮、葉青、司馬玉嬌、許仙姬、李如麟、青蓉…等紅遍街頭巷尾的偶像,經常出國到華埠、僑居地公演,培養數十年忠誠的粉絲團,才真是至今無人能比的紀錄,反映在廣告業績、版權銷售(內容分、匯流)相當驚人,當時可是沒有系統台、即使是收視率調查在台灣也是1981年才開始。 電視變成夕陽產業,是危機、也是轉機,以歷史為師,殷鑑不遠,前輩的腳步是否提供許多啟示呢? ...

Continue Reading

  • Share:

朴槿惠:開啟後韓流媒體時代(下)影視篇

By wanghour - 凌晨2:18
撰文:王贊元 如同Discovery……節目的結論,「韓流」是否持續影響全球娛樂市場,仍有待觀察,朴槿惠雖當選第一位韓國女統領,但並沒有特別女男平權的政見,對於韓國處於全球「女男平權」排名第108名的名次,更缺乏改善的跡象,反映是之前韓國女藝人遭經紀公司剝削、陪酒、甚至自殺等醜聞,「後韓流媒體時代」會呈現新風貌嗎? 攤開全球女性領袖名單,朴槿惠是檯面上的第八位(其他包括德國、澳洲、阿根廷、巴西、冰島、丹麥、泰國),如同她的前輩德國梅克爾,甚至鐵娘子柴契爾,很可能顯現女強人的剽悍作風,才可以在原來男性主導的社會中領導群倫,但是這股作風將會影響「韓流」發展嗎?類似「大長今」以女性為主的影視作品、女歌手、團體將雨後春筍般冒出來嗎? 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維基百科 我們不期待「異形」雪歌妮薇佛的女英雄角色出現在韓流作品中,畢竟對現有韓國男性社會威脅太大,或許「我的野蠻女友」全智賢、「大長今」李英愛的結合才是完美組合,未來反映在影視娛樂作品上,可能因為朴槿惠的當選,而有類似的角色性格出現。不過朴槿惠任內是否會出現幾部令世界激賞的韓流影劇作品?像安德魯韋伯和提姆萊斯所寫的音樂劇《EVITA》,不管是莎萊布萊曼的百老匯劇或瑪丹娜在電影版Evita中演唱《阿根廷別為我哭泣》Don't Cry For Me Argentina,培隆夫人艾薇塔Evita都已經名垂千古,並與阿根廷永遠劃上等號。 其實,韓流經過多年大企業贊助,大量走向國際舞台,許多藝人、藝術家已經與國際娛樂、藝文圈接軌,可是似乎音樂產業已經摸索出一個全球市場的模式,電影、電視受限亞洲文化,尚未拓展至全球,雖然韓國也有斧山影展,但是在全球影展的地位仍待更上一層樓,況且近年韓國影視產業人才被中國廣大市場吸引,至大陸拍片、擔任製作班底,形成磁吸現象,韓國電影本身少見大型製作,觀影人數、票房也沒有像音樂般造成全球瘋狂現象。 NO.1聖殤,票房:603,283(人次) 2012.09.06上映 NO.2 斷箭,票房:3,434,701(人次) 2012.01.18上映 NO.3與犯罪的戰爭:壞傢伙們的全盛時代 票房:4,694,595(人次) 2012.02.02上映 2003年Dae Jang Geum「大長今」以1500萬美元製作費,創下南韓57%收視率,及全球4千萬美元版權費收入。對照2012韓流三大賣座電影,仍以韓國內票房為主。 資料來源:韓娛年末盤點十大電影:炮製驚喜刷新票房總榜(搜狐視頻) 將來韓流影視作品如果想要在全球市場成功,必須接受多元文化、擺脫單一思想、突破財閥社會框架、講求女男平權,才有可能孕育世界觀的作品,並為全球觀眾所接受,在此之前,以數位光纖作為基礎的社會,繼續發展遊戲、動畫、手機產業,亦可以形成韓流自有的數位媒體特色。 ...

Continue Reading

  • Share:

讀書的生態系

By Unknown - 下午4:38
圖片來源:www.amazon.com 撰文:謝侑霖 2009年,我得到一台有QWERTY鍵盤、黑白E-ink的Kindle閱讀器,它很輕巧、充一次電可以用上快一個月、不反光、品質類似美國的小說印刷(那種類似報紙的紙質)、內建字典、還可以播放幾首MP3、甚至不想閱讀時還可以讀出來,用聽的。 戴上耳機、拿起Kindle、找個角落,不用擔心沒電、沒音樂、反光...,隨時可以開始或結束,對於只需要讀書的人來說,它的配置很美好,是一種讀書的Total solution。 早期無法在台灣購買,要委託美國朋友,我一直不知道它背後的運作方式,對我來說,就是一本電子書而已。 最近台灣信用卡開放,我才發現Kindle有一個控制面板,你可以加進任何的Kindle設備,不論是硬體,或是PC, Mac, Pad, Smart Phone的Kindle軟體,只要加入控制面板中,就獲得DRM授權,可以在這個設備上閱讀。 Kindle上有個功能叫「Whispersync」,可以同步進度,在Pad上讀到哪裡,再用手機打開同一本書,就能接著上次進度讀。 如果是附有「Whispernet」的Kindle閱讀器,上網買書連設定網路都不必,打開就可以用了,也不用交網路費。 當然它知名的「Buy Now With 1- Click」功能更讓你手一滑就多買了好幾本書。 如果沒有這個完善的生態系在背後支援,就算軟體功能生動如Apple iBook,也沒辦法賣得好吧! Amazon對於中文市場似乎不在意,2004年在大陸買下了「卓越網」,不像在美國的EC霸主地位,在中國混得比Amazon好的電子商務網站多不勝數,而Kindle也一直不能讀中文。 上週,我的Kindle軟體更新到3.8版,有一條新版本特色是「Chinese support including Chinese dictionaries.」,上網一看,才發現中國亞馬遜默默出現了Kindle的目錄,裡面有個測試版的Kindle書店。我試了一下,但目前只有不到3萬本簡中書籍,且中國和美國的帳號不共通,如果你的Kindle設備註冊在美國,就無法到中國購買中文書籍。 以Amazon的產品設計能力,我猜想這些問題很快會有個解決方案,而一直沒有一個主流閱讀生態系的中文電子書市場,就等著被美國人稱霸了! ...

Continue Reading

  • Share:

朴槿惠:開啟後韓流媒體時代(上)

By Unknown - 凌晨1:28
撰文:王贊元 從「冬季戀歌」的裴勇俊、「大長今」的李英愛、「少女時代」Wonder Girls的Nobody(But You)、到Psy大叔的「江南Style」,隨著今冬的寒風,韓流越吹越強勁,年底這場韓國總統大選選出史上第一位女總統,更使得韓國在國際視聽、媒體上達到最高能見度。 我們先來看一下,歷年著名韓流作品與韓國GDP的對照,可以發現影視娛樂產業對國家經濟與生產毛額的貢獻: 隨著2012年「江南Style」風靡全球,預計韓國GDP也達到新高峰。但韓流全面國際化,2008年Rain進軍美國是重要里程碑。 製表:Stephen Wang, 資料來源:韓國文化和信息服務處、Index Mundi 對台灣來說,已經可預測幾乎每一場年終尾牙一定可聽到「江南Style」舞曲,"瘋行"的現象讓周董"周杰倫"都公開表示聽膩了,「華流」音樂哪裡去了?可惜市場與現實是殘酷的,韓流不僅變成一門「K Pop」顯學,並成為許多學術機構、媒體研究的對象,最近Discovery探索頻道製作的專題報導.....,深入淺出的說明韓流的成功要素,其中最重要的「配方」就是與國際流行接軌。 回顧韓流在大長今階段,還只停留在亞洲觀眾市場,李英愛乃至於師奶殺手裴永俊,並沒有紅到好萊塢,亞洲宅男風靡的Wonder Girls - Nobody的MV,部分美國青少年覺得不知所唱為何、也不感興趣,可是韓流邊走邊修正,等到美國大學畢業的Psy等到發片機會,完全抓住歐美口味,以國際化舞曲、幽默風趣的舞步,席捲全球,在經濟不景氣下,成為一帖忘憂良方。Psy隔壁大叔的樣貌、非猛男的身材符合近年親民的「素民」風,完全打破偶像歌手的傳統窠臼,這是一波「韓流」的大勝利。 ...

Continue Reading

  • Share:

王品瘋美食大吃O2O補藥

By Unknown - 晚上11:29
撰文:克里斯 近年來「O2O」的概念在電子商務的市場廣泛的被大家所討論。 究竟什麼是「O2O」呢?「O2O」就是「Online to Offline」的縮寫,最早在2010年8月份由Alex Rampell提出,意思就是將消費者從線上引導至線下的電子商務行為。隨著「O2O」概念的迅速發展,其定義又被分為廣義的「O2O」及狹義的「O2O」。狹義的「O2O」核心就是在線上支付線下商品、服務,再到線下去享受服務,廣義的「O2O」則泛指商家透過優惠訊息或其他線上訊息的傳遞,將消費者吸引到線下店面進行交易。 我們就以最近觀察到台灣市場運用「O2O概念」的實例--王品瘋美食APP,來與大家分享!王品集團的瘋美食APP自今年九月推出以來,下載數一直維持不錯的水準,更曾經攻上App Store不分類排行榜前10名,預估在2013年初可以超過40萬會員,究竟是什麼因素誘發下載量的提升呢?  首先,王品在瘋美食APP的推廣上,結合品牌餐廳的宣傳優勢,消費者一進入王品旗下品牌餐廳的店面,就可以看到宣傳瘋美食的立牌,消費者只要開啟掃描QR Code的功能,就可連結至下載路徑,吸引消費者立即下載瘋美食APP。 更重要的是王品集團在瘋美食APP中實現「O2O」的概念,王品集團透過瘋美食APP的資訊發佈,讓消費者可以在瘋美食APP獲得第一手的優惠資訊及來店禮兌換訊息,只要憑著來店禮的兌換憑證至店面進行消費,就可以兌換時尚City杯(TASTY)、卡滋鮮菇餅(品田牧場)、藍帶私房菜(王品)...等多項好禮,據編者的訪問調查,每月憑瘋美食APP兌換來店禮的客戶數,已高達數千人,下載數與兌換來店禮的比例超過5%以上,此案例的轉換率已高於任何一個市場上串連實體通路與虛擬宣傳的溝通媒介,王品集團透過線上優惠的發佈,成功引導消費者至線下進行消費,而瘋美食APP更成為當中最好的溝通橋樑,證明「O2O」的營銷模式在市場應用的可行性。 作為台灣餐飲業龍頭的王品集團,已成功演繹了「O2O+手機APP通路」營銷模式的運用,期盼著未來更多的業者投入不同「O2O」營銷模式的發展,讓我們有更驚豔的體悟! ...

Continue Reading

  • Share:

自己動手蓋政府

By Unknown - 中午12:15
撰文:謝侑霖 大家末日好! 假如我們能夠度過這個世界末日,那麼,我們下一步要做的,是讓我們自己過得更好。我會這麼想,是因為看到這篇文章〈當我們還在對韓國說三道四的時候……〉,是一位醫師去韓國參訪的心得,他不是社會觀察家,但這篇文章卻令人思考「到底什麼是適合台灣的」? 荷蘭學者Geert Hofstede數十年來持續跟蹤世界各國文化差異,他的研究將文化分作幾個面向: 權力距離 (PDI) ─ 台韓近似; 個人/集體主義 (IDV) ─ 台韓近似; 男性/女性度 (MAS) ─ 韓國男性度較低; 不確定性規避 (UAI) ─ 韓國較會規避; 長期/短期傾向 (LTO) ─ 台灣看長、韓國看短; 可以這樣解釋:台灣和韓國都是階級明顯的社會,都傾向集體主義;但台灣人競爭,韓國人順從;韓國人屈服權威,台灣人較不聽話;韓國要求速效,台灣可以蹲得久。 從這些面向的近似就可以知道為何台灣與韓國老是拿來比(和美國差距太大沒啥好比的),而為何韓國會由幾個大企業帶頭,人人都是螞蟻,台灣卻每個人都想創業,正是因為韓國人相較之下柔順,且需要個強人來領頭,而台灣,人人都有意見。 在這個媒體領導的社會,我們選出代議士(議員、立委),如果代議士稱職,我們就不用去管政治的事情了,代議士會管。但實際上這些代議士的作法是:提案時先對媒體提案,媒體攪動民意,他再挾民意要脅政府。 怪的是,代議士是人民所選,本來就有民意啊,何須再打擾選民?更怪的是,政府的政令常常因為媒體的報導而煞車───甚至倒車。如果一台車走走停停,怎麼能夠趕得上那些全力衝刺的車呢? Google Analytics是分析網站、手機、社群 使用狀況的儀表板,可以藉此找出 數位媒體設計上的問題強化 TED演講中,Jennifer Pahlka提出,如果你對政府有意見,你就自己動手做就是了。這還滿適合台灣這個中小企業處處開花的小島,那麼我們可以做什麼,讓我們的國家往前走,而不是走走停停倒退嚕? 民主社會裡的人民是老闆,然而我們知道員工在做什麼嗎?現在只能靠媒體報導,然而媒體報導總是帶著情緒字眼,報導失實,「老闆」們看不到實情(這樣說來媒體好似明朝的東西廠啊!)。 我們現在有網路,每件事情都有數據,如果有個像Google分析一樣的「國家儀表板」,每個人就有客觀的基礎來自己解釋發生的事情、自己從數據評斷政治人物是不是做事了、自己從趨勢看見國家是在往上走還是往下走......。 各位被不稱職的代議士逼的自己出來管事的老闆們(就是您),如果這麼做,媒體就會考慮不再這麼偏頗,再加上每人都有手機可以投票,這些代議士還有存在的必要嗎? ...

Continue Reading

  • Share:

媒體食用學

By Unknown - 晚上7:28
撰文:謝侑霖 有個小朋友畢業第一個工作在一家廣告公司,他接到老闆一個命令,要準備一份提案給某個他從來沒聽過的公司,資料不多,詢問我怎麼辦,「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啊!」他說。 我問他:「你們是廣告公司啊,就是人家的行銷顧問,你要怎麼樣讓人家覺得你想得比他更好?」他說:「這就是我煩惱的地方了」,原來他的方法就是谷歌大神,打進了那家公司的名字,跳出來幾千筆資料,他不但沒聽過這公司,而且對這個產業完全不了解,對他來說,這幾千筆資料完全是天書,資料越多,天書越厚,人家專業從事這行業,而你只是上網找了幾天,你憑什麼有洞見呢? 「其實,光是分析報紙,你就可以找出很多資料了」,更何況現在還有偉大的網路,你缺的只是分析的理論、框架,還有,嗯,頭腦。 我告訴他,如果不認識這家公司、這個產業,他的上下游總有你認識的部分,就算再難懂,你也可以一點一點摸的把整個產業鏈畫出來,他的上游是誰、下游是誰,錢從哪裡流向哪裡,誰分了多少百分比。 但這些都不夠,把他的同業找出來,打開Excel把他們都列上,很容易就看出每一家不同的風格,這不同的風格當然來自每家公司不同的策略,這麼一來,策略就躍然紙上,這時你很容易找出他的弱點,告訴他輸或贏的原因是什麼,而如何補強弱點,就是他的需求,如果你看得見這個客戶沒說出來的需求,案子還不是你的嗎? 我不知道小朋友懂了沒,他點點頭,開始扯別的事情了。 我們處在一個媒體過多的島嶼,媒體所報導的,當然不是平常會發生的事情(我家小狗生了沒人理,熊貓生了就是大新聞),也就是「不正常」的,但是「眾口鑠金」啊,當你看到所有的媒體像一池牛蛙,一隻叫了別隻也跟著叫,如果缺乏媒體素養,把這不正常的當成正常,應該會認為全台各處都有熊貓正在繁殖吧! 所以,根本不用管旺中、媒體獨裁...路上的餐廳又不只一家,對於我們這些食客,知道什麼叫做好吃,何必擔心一家餐廳開太大呢? 只是,我們真的知道什麼叫「好吃」嗎? ...

Continue Reading

  • Share:

【注意!】Attention, please!

By Unknown - 凌晨1:23
撰文:王冠翔 Sean Wang 說到「注意力」,就不得不提Thomas H. Davenport和J. C. Beck所著的《注意力經濟:抓準企業新焦距》(The Attention Economy:Understanding the New Currency of Business),這本書非常強調「注意力」的重要性。而針對「注意力」我們可以定義如下:人對某項資訊關注的「時間長短」與「深入程度」。 從人類長久以來的經濟活動我們觀察出來,資訊經濟時代過渡到連結經濟時代,資訊超載的速度與數量更勝從前;資訊無限,但消費者的注意力卻極為有限。 對於企業或品牌而言,其在於消費者心中,就如同瞎子所摸到的大象,其結果必定是「一頭大象,各自表述」;然而,這並不是最糟的,最糟的,是消費者連摸都沒摸到這頭大象,最後企業或品牌在消費者心中,竟啥也不是! 理論上,企業或品牌的行銷資源有限,非得找到消費者的「注意力」所在,但實務上真是如此嗎!? 大錯特錯,我們從美國與台灣的現象,可以適度推論,整體而言,企業與品牌並未將行銷資源適切地用在刀口上。  圖1. Media Spent vs. Advertising Spending, USA 2010-2011Source:擷取自Internet Trends-D10 Conference, & Internet Trends-Web2.0 Summit San Francisco, CA, Mary Meeker 由圖1得知,我們從美國2010與2011消費者「媒體花費時間」(Time Spent)與「廣告投放量」(Ad Spending)的對應可以解讀,2012年的網路(Internet)與行動(Mobile)的廣告投放量,將有成長空間,至於平面(Print)佔媒體投放比例,則明顯有向下修正空間。 圖2. Media Spent vs. Advertising Spending, Taiwan 2011 資料來源: Ad Spending: 1. 尼爾森媒體廣告監播軟體AIS (未計入家外媒體);2. 網路廣告量-DMA ;3. 行動廣告量-資策會FINDTime Spent:凱絡媒體CCS;2012年;每週媒體花費時間調查(對象:15-64歲) 看完美國,我們也來看看台灣。 由圖2,筆者結合國內幾家研調機構的資料進行比對,約略可以解讀出台灣整體的廣告投放量(Ad Spending),並未跟著消費者的注意力(Time Spent),除了廣播(Radio)之外,其餘項目皆呈現極大落差! 如果「注意力」是項珍貴財富,很清楚的,消費者由於手中的資源有限,他們已然選擇"付出多少他有限的注意力"資源(pay...

Continue Reading

  • Share:

小心!神迷呼吸中止症,就在你身邊!

By Unknown - 凌晨1:11
撰文:王冠翔 Sean Wang 美國芝加哥大學心理系教授Mihaly Csikszentmihalyi曾經提出「Theory of optimal experience based on flow concept」,國內學者同時也是作者恩師盧希鵬教授,將之稱作「神迷理論」;其指的是「人們自發性地完成有趣而不太困難的目標,且在過程中渾然忘我、並且因為全神貫注而忽略身邊人事物與時間飛逝的狀態」,而這種狀態,就叫做「神迷」(flow)註。 註:flow在也有翻譯為「神馳」或「心流」等說法。 當便利商店(如7-11、全家便利)不再以坪效為依歸,在寸土寸金的台北市擴大營業門市,為消費者準備廁所、用餐區與ATM等,其行銷著眼點,在於吸引或延長消費者在消費點的停留時間。 在PChome與Yahoo網購時,常附帶出現加購專區的優惠訊息引發選購;或是站方藉由消費者購買與搜尋行為的Big Data分析,羅列出你可能也會有興趣的其他品類,其行銷著眼點,在於消費者可能被誘發的衝動性購買。 在今日,網路已成為氧氣,上網就像呼吸般輕鬆自然的新媒體時代,上網所產生的「神迷」(flow)現象因為消費者的「停留時間」拉長,以及「衝動性購買」機會點變多而普遍化,間接地,更促進近年電子商務的規模與發展(註) 註:資策會在2012.11.13一份電子商務分析報告明確指出,2012電子商務較2011成長約17.4%,金額上看6,600億,網購人口穩定成長,預估在2015年,商機更渴望上兆! 沿伸觀察到行動上網使用行為,自從2007年iPhone推出後日益蓬勃,行動上網逐漸被人們接受而日益普及,行動商務應用也處處生機盎然。但就在行動商務「轉大人」關鍵時刻,政府急救章地拋出取消3G吃到飽的政策方向,而檢視其政策內涵,卻過於向電信商傾斜,而並未有適切的分級制度或替代方案支持。 此一舉措,對行動網民而言: 不但可能粗暴地切斷其賴以為生的「氧氣」,網民們不再能隨意「神迷」(flow),而減少行動上網「停留時間」以及「衝動性購買」機會點! 而對於有意願推廣行動商務的業者來說: 消費者「行動上網品質的不確定性」以及「行動網購的流暢性欠佳」,更是造成業者裹足不前重要因素之一。 上述發展下的嚴重病狀,極可能進一步引發「神迷呼吸中止症」(Flow Apnea),危及行動商務生命與長遠發展! To be or not to be!?盛竹如先生會說:「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圖片來源:Joeunrue ...

Continue Reading

  • Share: